12月19-12月20日,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文化十分》欄目連續兩日對第五屆烏鎮戲劇節進行了深度報道。雖然距離第五屆烏鎮戲劇節圓滿落幕已近兩個月,但烏鎮戲劇節所產生的文化效應還在持續發酵。讓我們跟隨鏡頭回顧這一文化盛事。
戲劇一定不是只發生在劇場,戲劇一定發生在每個角落。那才是他、它有生命的表現。——黃磊
青石板巷、搖櫓船上,在戲劇節期間有關戲劇的一切隨處可見。不同于城市中的戲劇展演,在烏鎮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中,戲劇在這里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步步有戲,分秒有夢,戲劇不再是只存在于遙遠的舞臺中央,而存在于周遭身邊的一切。
走進這個夢,就永遠不出戲。
西柵風光
“讓烏鎮的孩子有戲看!”是烏鎮戲劇節創辦的初衷之一。如今,當年在家門口看戲的觀眾有些已經是家門口演戲的一員。烏青劇社已是第二次參與烏鎮戲劇節的嘉年華表演了。作為本地青年,他們在烏鎮戲劇節中扛起了本土的大旗。不止是三跳這一傳統曲藝,他們還在相聲表演中融入桐鄉話,用桐鄉話挑逗圍觀的觀眾,配上“賤萌”的表情,總能引起哄堂大笑,給烏鎮戲劇節帶來許多本土元素。
桐鄉本地烏青劇社《三跳相聲》
烏鎮戲劇節古鎮嘉年華
烏鎮戲劇節機會是一次藝術的機會,它不是某種官方的某種意識,也不是一個某種裹挾,是站在藝術美學的基礎上,面對世界,面對觀眾,面對自我以及面對自我的一次碰撞。——孟京輝
烏鎮戲劇節堅持發展藝術家辦節特色,打造獨特的用戶體驗。從國內外邀約劇目篩選,青年競演的人才挖掘,小鎮對話的話題設置,藝術家的主導為每屆戲劇節留下了鮮明的藝術特色,最大化的保證了戲劇節的純粹與自由。擔任第五年烏鎮戲劇節的年度藝術總監田沁鑫在今年的戲劇節上首次設置了女性系列,對比以往的戲劇節又開了一個新的視角。
《水漬》烏鎮演出
《影子(歐律狄刻說)》烏鎮演出
青賽就是青賽,很難取代。整個中國戲劇的未來我相信就來自蚌灣這個劇場里面。——賴聲川
五年來無論戲劇家視角的如何輪換,沒有停止的是對青年戲劇力量的持續關注,青年競演一直是烏鎮戲劇節上搶票最火爆的單元。每年來自全國征選出的18部原創作品在蚌灣劇場里接受三輪演出的考驗。近千名戲劇人從這里由小劇場登上大舞臺。每一名選手都是懷揣戲劇理想中國戲劇人。他們將以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為平臺,以世界戲劇影響力為己任,從烏鎮出發,戲劇之路永不停歇。
我們建一個古鎮古村,不僅是復原,還是要轉化為我們現代人生活、精神文化所需求的場所,要有所創新。——陳向宏
烏鎮戲劇節在體現專業性的同時,還有兼顧體驗感。古鎮水鄉與戲劇碰撞出的獨特感受離不開烏鎮的保護和開發。烏鎮戲劇節主席陳向宏先生說,舉辦烏鎮戲劇節是對烏鎮的另一次開發,在烏鎮景區內,購票的便利,有序的管理和標準化的食宿都構成了小鎮戲劇節的獨特體驗。
烏鎮大劇院
國樂劇院
枕水度假酒店
烏鎮戲劇節這個江南的“戲劇烏托邦”之所以在短短五年里吸引了如此多的業內外關注,不僅僅是因為高規格的戲劇劇目,還有它營造出來的“戲劇次元”。不論是先鋒的還是傳統的,西方的還是東方的,在烏鎮都是和諧的。這樣強烈的碰撞和追逐,豐富的表達和共鳴,是烏鎮戲劇節這個特殊的“戲劇次元”獨有的,也是中國戲劇發展所需要的,需要關注和熱愛,需要表達和評判,需要自由的空間。
不得不說,烏鎮戲劇節在國內戲劇發展的漫漫征途上著實創造了一個奇跡,它結合自身獨一無二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不遺余力的推動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們期待著這個奇跡的未來,期待著這場無邊美夢將會繼續幻出化怎樣的驚奇。
關鍵字:烏鎮戲劇節,古鎮嘉年華,小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