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人來說,關于過年的美好回憶,似乎都停留在過去。曾經的年味兒是殺年豬、打年糕、穿新衣、掃揚塵、辦年貨、沾好運……
打年糕
穿新衣
沾好運
賞花燈
辦年貨
年前辦年貨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小時候年前、節前鎮上會有集市,有賣各種年畫、花花綠綠的糖果、花生,瓜子之類的干貨、還有糖人糖畫之類的傳統年貨,也有一些店家趕著潮流賣一些新鮮玩意,蝴蝶發夾子、明星海報、新款的大衣等,過去的年味總是熱熱鬧鬧的人氣。
從前的人什么都認真,認真的過年,認真的辦年貨。
70年代:干貨、自家做的東西
或許40歲以上的人還會記得。那個時候,經過了三年自然災害和共和國建立之初的動蕩,人們剛剛從困苦中慢慢走出來,物質經濟的匱乏,讓人們過節只能送一些干貨。手工做幾斤冰糖、買幾斤毛線“打”一件毛衣,都是春節期間最用心的禮物啦。
80年代:雞鴨等
乘著改革開放的吹風,點點來到了80年代。“風吹著楊柳嘛 唰啦啦啦啦啦 小河里水流 得兒 嘩啦啦啦啦啦……”朱明瑛老師一首《回娘家》膾炙人口,也唱出了當時過年送禮的主流: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
90年代:煙酒
90年代是改革開放已經非常深入的時候,在那個年代,大家走親戚串門開始送一些煙酒之類的禮品了,點點印象最深的就是中華牌卷煙,那是當時送禮的首選,“啪”的一聲拍出一條感覺倍兒有面子。
資料來自源百度搜索
現在的我們過年購物全靠淘寶,除了春節加班的快遞小哥和一個個印了福字的快遞盒,好像過了個沒有年味兒的假年。
民間有語:臘月廿五,置辦年貨。拋開快遞盒和網購,走到集市上去買年貨。
家家戶戶開始將年貨購買進家門,過去的年貨有8大樣不能少:1、魚肉等葷腥菜肴;2、南北貨及干果類;3、蔬菜豆制品類;4、糖果糕點類;5、鞋帽衣飾類;6、禮品禮盒類;7、煙花爆竹類;8、水果類。
趁著昨天臘月廿五,小烏也給大家介紹一下烏鎮的特色年貨。烏鎮人有集市,烏鎮景區有水上新春集市。有集市肯定少不了年貨。
烏鎮人的年貨清單
醬鴨
烏鎮年貨有一種稱之為“醬麻鴨”的食品,它是用民間養殖的“麻鴨”制作。該鴨肉板較薄、沒有肥膘,每一只只有2斤左右,基本上是清蒸或者篤筍吃。肉質很香,很有口感。
醬蹄
也稱“全蹄”。這道菜是烏鎮民間過年必須備的大菜。制作方法與醬肉差不多,一般挑選大小適宜,形態完整之豬蹄,去掉零星邊皮,先用鹽腌制一星期左右,再浸入醬油中泡制7天左右,然后再出缸懸掛于通風干燥處晾干。該菜是烏鎮民間年夜飯上必備之菜。
咸蹄
咸蹄是指經過腌制,而沒有用醬油浸泡,如今已有許多家庭在年夜飯上用咸蹄替代醬蹄。但在勞務鎮醬蹄更具有傳統風味,它有紅潤的顏色,有紅紅火火之意義。還有烏鎮人吃蹄有講究:年夜飯要吃蹄,第一次上門的新客人要吃蹄,貴客來要吃蹄,盛大宴會要吃蹄。
三白酒與烏酒
三白酒是白酒,烏酒是黃酒。過年的餐桌上少不了的肯定是酒,烏鎮人熱情好客,過年的請客總會拿出自家釀的三白酒或是溫好的黃酒。三百酒是白米、白水、白面釀的酒小酌基本,愜意的很。
各類瓜果蔬菜
過年時蔬菜瓜果比較少,超市購買的瓜果一般也不是很新鮮,如果春節期間你來到烏鎮,水上集市的蔬菜瓜果和烏村土生土長的“土”蔬菜,土法榨汁的“土”菜籽油是不可多得的好年貨。
烏村的“土”菜籽油和“土”蔬菜
#今日互動#
說了這么多,
大家是不是一顆心已經飄向了家里?
可以留言說出大家,
家鄉的年貨清單。
留下你們的小爪印吧!
附上烏鎮年貨清單
(設計回家過年了,大家請隨意看看)
年貨購買:烏鎮景區各大商鋪
詳情請咨詢0573-8873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