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前夕,演員靳東在烏村大禮堂的一張照片引起了大伙兒的注意。一打聽,原來是到烏村參加當天晚上舉行的咖薈——“紅旗夜話”來了。
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除了最新發布的科技成果、各路大咖的思想碰撞,一場場主題各異的咖會也是不容錯過的風景之一。今年,烏鎮共迎來18場咖會,其中8場都在烏村舉行。
當人們走在烏村不寬的小道上,看著略略有些年代感的房屋,其實很難想象這個村莊會有這樣的力量助力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召開。
其實,這一切都來源于一開始的規劃和定位。
烏村,是烏鎮旅業繼東西柵歷史街區和北京密云古北水鎮后的又一力作,她背倚京杭大運河,毗鄰烏鎮西柵景區,于2016年年初正式開門迎客,并以其一價全包的全新經營模式和江南傳統村落的自然風光,贏得了大批游客的青睞。
與此同時,烏鎮戲劇節的文化因子和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會展因子也在逐漸向距離西柵僅一步之遙的烏村滲透。
今年戲劇節時,每天子夜時分,都會有一場舉手就能參加的朗讀會在烏村舉行,這個季節沒有了蛙鳴,但門外稻田的悉索聲依舊是完美的配樂。
昨日剛剛落幕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烏村承接了18場咖會中的8場。三天的時間里,烏村的紅磚窯房、麥田劇場、米倉和知青大禮堂內,許多行業大佬都在這里觥籌交錯,暢談未來。
傳統、現代、科技、互聯網、戲劇......這些看似毫無關系的名詞在這個村莊相處得格外融洽。
2014年,烏村的保護開發工作提上日程,烏村選擇了保留以往村莊的肌理,在當時遍地開花,“農家樂”的改建方式里另辟蹊徑。村內小道、河流、房屋的結構都沒有動,一磚一瓦都盡可能地保持原樣。
房屋內部則按照現代化的高標準進行裝修,網絡、電視、空調、暖氣、現代化衛浴一應俱全。目前,全村共保留了7個組團186間客房,按照村莊原有的產業結構,這7個組團被命名為磨坊、桃園、知青年代、竹屋、酒巷、米倉和漁家。
同時,公司又修建了村委會作為游客服務中心,擴建了烏村文化中心用以拓展到訪者休閑娛樂的方式,編織、烘焙、攀巖、瑜伽、樂高......室外還有農耕、射箭、小動物喂養等等,十余種活動可供選擇,能夠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需求。
除此之外,烏村也不乏可以用來召開會議的大小會場。在經歷了五屆互聯網大會和六屆戲劇節之后,會場的布置、投影、影像設備的搭建對烏旅人來說,都不再話下了。
據這次咖薈的主要對接人劉磊介紹,10月中旬,咖薈企業就會陸續來景區踩點,確認場地,進一步提出更細致的需求。咖薈小組會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調整方案,中間經過多次的修改。最終確認后,留給他們落地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一個星期。
黃麗華是烏村副村長,也是這次咖薈落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她表示,在方案落地中,大到會場的布置,小到餐具紙巾,他們都力求做到最好,既要符合政府的要求,符合咖薈的整體氛圍,又要體現公司的高品質。
對他們來說,在大會面前,能多一分細致就代表多一分的專業。
思想碰撞的過程總是離不開美食的相伴,說到吃,烏村也是認真的。
烏村的七個組團,每個都有自己特色的小食,桃園少女心的甜品和江南特色的糕點,米倉滋啦啦的煲仔飯,磨坊自己手制的豆花,吃咸的還是吃甜的全憑自己口味,要是肚子里還有空間,村頭茶室的粉絲湯和紅薯也是不錯的選擇。
咖薈的茶歇和餐飲也是各種準備工作中不得不提的一個環節。每年,為了保障咖薈餐食,烏鎮旅業都為專門抽調景區大廚,成立一支專門的咖薈小組。烏村西餐副廚師長劉明坤已經連續兩年擔任這個小組的負責人。
他說,今年,在咖薈茶歇菜單的設計上,烏村提供了三種不同的主題供企業選擇,分別是金秋、烏鎮特色和西式點心。既有姑嫂餅、茶餅、肉糕等烏鎮當地特色的糕點,也有西式精致的點心。
據劉明坤回憶,今年,最大的壓力其實來源于現場臨時調整的情況比較多。比如,昨日在紅磚窯房有一場咖薈,原本對接的是二十人的自助餐,后來又變成位上餐,之后又說要調整為自助餐,而咖薈實際召開時,又是按照位上餐的形式。
形式不斷調整,對廚房的工作、廳面的服務都是不小的挑戰。對此,劉明坤表示,工作的弦要時刻緊繃,將各種情況都考慮在內,千萬不能憑經驗主義做事。
從2016年至今,烏村已經助力西柵景區走過了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一路見證著互聯網小鎮的發展,隨著烏鎮與互聯網的日漸緊密,烏村也在不斷被注入新的活力。
“你看,這些稻田都已經成熟了,前面是甘蔗,這就跟我們小時候一樣的。”8日下午,隨著景區游覽車緩緩駛入烏村,車上一名嘉賓正在興奮地向同行的朋友介紹。
的確,放眼望去,深秋的烏村,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關鍵字:烏村咖薈,烏村,世界互聯網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