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5日,距離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還有134天。
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上系統闡述“紅船精神”之時,烏鎮旅游開發尚處于爬坡階段,養在深閨的西柵景區還未掀起蓋頭。1個多月后,習近平同志來到烏鎮,在對古鎮保護性開發理念給予高度肯定的同時,更希望“首創”、“奉獻”、“奮斗”的“紅船精神”能夠在此開花結果。
十年一個節點,十年一個輪回,在經歷了華麗蛻變之后,如今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舉辦地的烏鎮,正在進行一場“內外兼修”的全面提升,處處透著拼勁。
或許,并不是烏鎮所有的干部群眾都能準確闡述“紅船精神”的內涵,但從很多人的身影和談吐間,卻能感受到一種深入肌理的“紅船基因”。
陳向宏正在畫濮院開發項目的規劃圖
“陳掌門”又“閉關”了
在烏鎮的保護開發過程中,有一個始終繞不開的人物,那就是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
陳向宏已經好幾天沒在公司露面了,但員工們都知道他在“閉關”,員工們還知道“陳掌門”閉關是不能打擾的,他“閉關”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畫圖紙。
6月14日晚,陳向宏在微博上說:“一天伏案下來,每到這個時刻就眼澀背酸,剛見@花窗木格(北京古北水鎮項目副總指揮孟武其)拍的今天古北水鎮的夕陽,人間至美,若再演個完整版的續集,唯有執拗,才持有精神。”
從烏鎮西柵景區,到北京古北水鎮,再到現如今接手的濮院開發項目,所有的規劃圖紙,都是陳向宏一筆一筆手工畫出來的。
1999年,在烏鎮只有幾間破房子時,陳向宏就敢提出“三年超西塘、五年趕周莊”,當2003年東柵景區風光無限之時,烏鎮西柵開發建設又在輿論漩渦中上馬了。
有了東柵,為什么還要有西柵?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在當時全國都在熱衷觀光游時,陳向宏把西柵的方向瞄準了度假休閑游,這也開了當時全國之先河。
陳向宏在微博上自稱“包工頭”,在西柵4年的封閉保護施工過程中,他帶領員工住在工地簡易棚里,不僅日夜在工地巡查,甚至自己當搬運工、油漆工。
2005年8月3日,習近平同志來到烏鎮西柵景區工地視察,這正是西柵景區最困難之時,資金壓力空前,外界質疑聲此起彼伏。
“吃下了定心丸,打下了強心劑。”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顧問邵云這樣描述習近平同志的到來。習近平同志當時不僅對烏鎮保護性開發給予了充分肯定,還指出度假休閑游模式是以后旅游產業的一個發展方向。
西柵景區進入了加速建設期,終于在2007年對外開放。
說起烏鎮的創舉,在邵云看來不勝枚舉。最耳熟能詳的就是烏鎮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旅游開發的雙軌并行模式,也就是后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贊譽的“烏鎮模式”。
邵云還對記者談起了一件往事。2001年,東柵景區對外開放時適逢西湖博覽會,陳向宏貸款100萬元,為大會增設了一個“烏鎮文化之韻”煙花大會,當一束束煙花綻放在西湖夜空時,全場為之震撼,這次煙花大會迅速提升了烏鎮的品牌和知名度。
“這種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就是一種‘紅船精神’。”邵云動容地說。
志愿者婁正龍掛出當天“志愿者之家”的服務項目
他們讓烏鎮更溫暖
陳向宏曾在微博中稱:“我不能說烏鎮景區是全國最好景區,但我自信地宣稱:烏鎮景區的志愿者是全國景區最棒的。”
由烏鎮景區志愿者協會會員開設的“志愿者之家”位于西柵景區,這里面積不大,但手機充電、雨傘租借、書報翻閱、茶水供應等功能齊全。
下午3點,“志愿者之家”內,幾位銀發志愿者正在為游客服務,其中一位便是協會會長馮培祥。
馮培祥是當地的一位民營企業家,2008年,他召集了20多位老人成立了志愿者協會,如今已經發展到近200名固定會員,他們中有退休教師、企業領導,還有曾經的桐鄉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如今,志愿者協會成立了14個小組,書法組在年節時為游客寫春聯,寫作組負責記錄烏鎮的老記憶。
志愿者協會章程明確、服務規范、定期培訓,入會必須由組長作為介紹人,3個月試用期之后才能“轉正”,今年還引入了積分化管理,對于這些白發蒼蒼的老人來說,這不亞于一份正規的工作。
“我們每個人都是向世界展示烏鎮風貌的窗口,服務不好就讓好事變成了壞事,半點馬虎不得。”首批會員、68歲的志愿者婁正龍說。
采訪中,不停有游客進來避雨休憩,他們或是品嘗一杯菊花茶,或是向老人打聽一些烏鎮的舊事。休憩之余,游客也會留下一些文字,如今寫滿了68本,一頁頁翻看,筆觸中透著點滴情誼。
“在這里,心里有一些暖意,竟一時忘記了自己是客人”、“一切都太美好,熱情的人們,古樸的小鎮,竟清凈如斯”……
正是他們的存在,為烏鎮增添了濃濃的暖意。這不正是“紅船精神”的生動寫照嗎?
圖文節選自《南湖晚報》
關鍵字:陳向宏,烏鎮旅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