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柵絲廠的藝術大門打開了,在正式參觀之前,我們可以在1號展廳前面的房間,看到墻上有這樣一段文字,它是烏托邦·異托邦——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主席陳向宏總裁寫下的前言,如果細細閱讀,就會對“烏托邦·異托邦”多幾分了解。
——寫在看展前
我是烏鎮北柵人,童年時的烏鎮絲廠是這個老鎮上最大的國有企業,我們街上長得俊俏的姐姐哥哥們都在這個廠子上班,每年過年前,大人們才會帶著我們在工廠澡堂中泡個澡,而每天絲廠下班的男男女女個個紅撲撲的臉,挽著搪瓷臉盆,飄著皂香喧嘩地走過家門口,這讓幼小的我發誓:以后長大了也要進絲廠,當一名能天天洗澡的工人。
1999年我回到故鄉組織實施烏鎮的保護與開發,一天偶然回到白娘子橋畔空關的老屋,路過曾經繁華的絲廠,早已空寂荒蕪,斑駁鐵銹大門后茂盛的野草和厚厚腐葉,讓我熟悉又陌生,如同再次見到的熟悉老街。兒時的街坊鄰居大多搬到縣城里去了,除了幾張偶遇的熟臉,鎮子總挾裹著頹敗的氣息。 我固執地說服公司股東們買下這片空無一人的廠區,但國家政策規定:購入土地必須拆除廠區附著的廠房,前后又經過四年的努力,烏鎮旅游終于如愿購入這片土地和保留了大部分原有老廠房,由于旁邊新建公路,原有廠房的近一半拆除了。
去年,烏鎮旅游把老廠房改造成現代藝術展的展廳,有天去工地巡查,碰到幾個兒時熟悉的街坊老人,問:“你不拆了做房地產?搞藝術展能賺錢么?”
歲月終是過眼云煙,傳統和記憶,如同做烏鎮姑嫂餅的木花模,裝起每次都不一樣的米粉,訇然一撲,卻仍是一般味道,只是初嘗之人,卻總覺得別樣滋味。
我不敢肯定對北柵絲廠、對烏鎮,這是不是一次涅磐,但這是我們的烏托邦,我們的異托邦。
算是這次展覽的前言。
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官網已上線 www.artwuzhen.com
關鍵字: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北柵絲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