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桐鄉,很多人都會想到烏鎮
如今的烏鎮享譽世界
還成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舉辦地
說烏鎮,是桐鄉乃至中國的驕傲,一點都不為過
但說起烏鎮的保護與開發
始終都繞不過一個人——烏鎮旅游“包工頭”陳向宏
陳向宏近照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烏鎮旅游“掌門人”陳向宏與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烏鎮!
今年5月上旬的一天,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帶著自己新畫的幾幅建筑圖紙,登上了飛往貴州遵義的飛機。3個多小時后,他來到了遵義市播州區尚嵇鎮烏江村,在這片青山綠水之間,高高的腳手架,來來往往的運輸車,突突翻飛的挖掘機盡情地“天翻地覆”,這里正是由他“操刀”的古村落旅游扶貧項目建設現場。
相距1731公里的烏鎮和遵義,因為“旅游”結緣。這個承載著老區人民殷切期盼的活化古村落旅游項目開發工程注定成為陳向宏又一次全新的嘗試。
從江南烏鎮到高原遵義,從旅游開發到旅游扶貧,正是一種開天辟地、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推動著“烏鎮旅游”一次次勇攀高峰。
從無到有:一種模式開創古鎮旅游先河
“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我不嚼第二次。”這句焦裕祿的名言陳向宏很喜歡,這么多年來,他將烏鎮的成功歸結于這種敢為人先的獨創精神。
烏鎮開發旅游,資源稟賦并不佳。長三角的古鎮大多相似,烏鎮也不例外,它與朱家角、周莊等其它古鎮的建筑風格大同小異。更大的劣勢在于,同為江南古鎮的周莊、西塘在旅游方面此時已經小有名氣,烏鎮如何另辟蹊徑?
“烏鎮是千年古鎮,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出生于烏鎮的陳向宏對烏鎮有著獨到的領悟,率先提出在古鎮保護的基礎上做旅游開發。1999年,烏鎮成立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管理委員會,時任市政府辦公室主任的陳向宏任管委會主任。
“我心里,至今還住著溫情的街肆和聲音,修復之夢,從來清醒于高樓的鼓勵。”陳向宏熟悉烏鎮的每一條街巷,也了解父老鄉親的家長里短,他拿上百年前烏鎮的風貌照作對照,什么不和諧就拆什么。他拆掉了景區里所有的新房子,外遷數家工廠,把原先平整的水泥路重新變成了石板路,平橋變成了拱橋,同時他還邀請古建筑保護專家畫出了東柵茅盾故居兩側200米范圍的改造設計圖,最后因為資金問題,剩余的1000多米由他自己來畫。
就這樣,從照片到圖紙,從圖紙到建筑,以“古鎮保護”為基礎的烏鎮重現了百年前的光景,2001年1月1日,烏鎮東柵正式開門營業,當天迎來游客6000人次,當年接待游客量達到67萬人次。而此前,每年沖著茅盾故居來烏鎮的游人從來沒有超過3萬人。到了2003年,東柵1億元投資全部收回。
烏鎮西柵
此時,烏鎮西柵二期開發建設被提上了日程, 開發東柵時,由于面積等條件的限制,主要功能定位還是傳統的觀光旅游。緊隨而至的西柵工程,面積是東柵的5倍多,“不愿第二次嚼饃”的陳向宏不再走老路子,他要把西柵打造成一個集觀光、度假、商務為一體的綜合度假體驗區。他遷出了所有住戶,把整個西柵按照功能區重新調整內部結構,每一座橋、每一盞燈、每一面馬頭墻都由他親手設計。
2007年2月,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會展于一體的烏鎮西柵正式對外開放。短短的三年時間,成功獲評國家5A級景區。烏鎮也先后獲得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亞太地區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
如今,“在古鎮保護的基礎上開發旅游”的“烏鎮模式”成為中國旅游的一種樣本,幾乎每周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旅游開發考察團來烏鎮取經。
從有到優:一種遠見成就中國烏鎮
對于烏鎮開發旅游的成功,陳向宏說自己只做了兩件事,第一是保護了一個殼,第二就是往這個殼里裝新東西。
如果說“在烏鎮保護的基礎上開發旅游”是保護了一個殼,那么從旅游小鎮到度假小鎮再到文化小鎮,陳向宏一直在做的就是往這個殼里裝東西。
但陳向宏裝的新東西并不簡單。2001年,烏鎮東柵首次公開亮相時,提出的口號就是:中國烏鎮。
要做中國的烏鎮,就必須站位高,眼光超前。
西柵景區建設時,從報警系統到雨污管線再到網絡通訊管線,大大小小,粗粗細細21種全部在青石板下鋪設。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烏鎮展示了景區21種地下管線的剖面圖,一舉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因為即便在國外,當時這種管線鋪設也是超前的。
有了超一流的基礎設施,陳向宏還率先想到了給古鎮賦魂,因為“小橋流水人家”是很多古鎮共性的特色,這樣的烏鎮太好復制了。而文化,是放大景區IP的最好手段。
2013年,投資4億元的烏鎮大劇院正式竣工,成為烏鎮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標。以此為依托,連續舉辦四屆烏鎮國際戲劇節,共演出國內外劇目65部,吸引國內外觀眾12萬人,演繹了一個千年古鎮的文化復興。《紐約時報》評論稱,“烏鎮——千年古鎮變身‘絢麗舞臺’,正沉浸在此次意義非凡的重生之中。它將會成為一個窗口,透過這個窗口中國觀眾可以看到外國戲劇,國外的觀眾可以看到更多中國戲劇。”
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烏鎮,很多人問“為什么是烏鎮?”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顧問邵云回答了四個字——“因為優秀。”
從優到面:一份情懷始于烏鎮,不止于烏鎮
2012年,烏鎮實現國內單個景區年600萬人次游客。至此,烏鎮用了不到13年的時間,成為中國古鎮游的翹楚,并一舉超越黃山,成為全國單個景區冠軍。此后,憑借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的榮譽,烏鎮進一步打響品牌。
烏鎮
烏鎮旅游的成功,讓陳向宏思考一個問題:“烏鎮之后做什么?”他的答案是,“做中國連鎖景區和中國景區的連鎖管理。”基于此,“烏鎮模式”開始了輸出之旅。
第一站就選在了北京密云。作為烏鎮旅業異地開發的第一個項目,烏鎮精細化運營的基因,正逐步在古北水鎮得到傳承與放大,令這個注重品質與服務的國際化旅游度假區成為北京旅游的新名片,它被譽為遠離霧霾的京郊藍天小鎮、配套設施完善的國際旅游度假區、北京消夏夜游新地標、全國標桿型會展小鎮……在正式運營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已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500余萬人。
此后,陳向宏的連鎖景區布點又從烏鎮、北京擴展至廣東等地……
2015年10月,陳向宏又代表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與貴州省遵義市遵義縣(現播州區)簽訂旅游扶貧協議,雙方在尚嵇鎮烏江村共同開展“旅游扶貧、活化古村”項目。
這一次,陳向宏不再僅僅從商業的角度來考慮,在他看來,做烏江村的項目,是對單個老區古村的“旅游扶貧”計劃的實施,但如果做成功,那則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精準扶貧”號召的最好踐行,將會為全國許許多多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古村、古寨、古鎮的“旅游扶貧”積累“精準扶貧”的經驗和繪制樣板藍圖。
這又何嘗不是再一次的“開天辟地、敢為人先”呢?!
百姓有話說:
姚秋妍,烏鎮東柵居民,烏鎮旅游紅火起來后,在該鎮開設飯館。她說:“烏鎮旅游帶來了巨大的客流量,這幾年飯店生意越來越好,更讓人開心的是,隨著烏鎮打造國際一流風情小鎮,鎮區環境也越來越美,真為家鄉感到高興。”
(來源:嘉興日報桐鄉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