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9日,第五屆烏鎮戲劇節新聞發布會在烏鎮大劇院序廳召開。
本次發布會聚集了烏鎮戲劇節發起人:主席陳向宏,總監制黃磊,常任主席賴聲川,導演孟京輝,第五屆烏鎮戲劇節年度藝術總監田沁鑫,烏鎮戲劇節總策劃丁乃竺,烏鎮戲劇節評委會成員周黎明。烏鎮戲劇節創辦五年,以“小周年”為賀,為戲劇節作出突出貢獻的所有成員,整齊亮相。
日輝月映,臨照四方。第五屆烏鎮戲劇節以“明”為年度主題。
五年一夢,“小周年”賀
2013年烏鎮戲劇節起步,歷經四年,一屆初鶯新語,主題為“映”,二屆更上層樓,主題為“化”,三屆陽開泰運,主題為“承”,四屆引頸四野,主題為“眺”。第五屆為小周年,主題為“明”,取厚德載物、臨照四方的陰陽和合之意,祈愿第五屆烏鎮戲劇節明心開拓,破勢而來。
2017年10月19日至29日,烏鎮,再次為您帶來為期11天的戲劇狂歡。從2013年首屆烏鎮戲劇節驚艷亮相,2014、2015、2016,四年的艱辛探索與開放的國際視野,到2017第五屆烏鎮戲劇節似已瓜熟蒂落,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特征,令世界藝術界矚目的國際性文化事件。烏鎮,攜手中國及世界藝術家共同建造了中國烏鎮世界級文化藝術的新地標,以水鄉獨特、優美的旅游環境與多元、包容的藝術創造能力,締結出中國建筑藝術與世界戲劇藝術的完美結合,迅速獲得全球性的矚目。美國戲劇教育家麗莎·泰勒·勒諾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戲劇節可以像烏鎮戲劇節一樣,結合自身獨一無二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不遺余力的推動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2017,一鳴而放。第五屆烏鎮戲劇節規格再創新高,囊括了來自俄羅斯、德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瑞士、巴西、立陶宛、黎巴嫩、愛爾蘭、羅馬尼亞以及東道主中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24部特邀劇目共計100場戲劇演出。100場演出,似給辛勤忙碌的戲劇節組織者、籌備者、工作人員,以及五湖四海的參與者最好的周年賀禮!
第五屆烏鎮戲劇節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中國當代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著名戲劇導演田沁鑫擔任藝術總監。本次新聞發布會是田沁鑫導演病愈出院后首次公開露面,田導表示:后半年只做烏鎮戲劇節一件事。
特邀劇目,規格空前
2017年第五屆烏鎮戲劇節特邀劇目,5個系列,24部劇,100場演出
一、經典系列
1.俄羅斯《葉普蓋尼·奧涅金》,文學原著:亞歷山大·普希金,導演:里馬斯·圖米納斯
2.立陶宛《海鷗》,劇作: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導演:奧斯卡?科爾蘇諾夫
3.中國《風塵三俠》,改編自唐傳奇《虬髯客傳》,導演:莊一
4.中國《竇娥》,劇作:關漢卿,導演:丁一滕
5.中國《第十二夜》,劇作:威廉·莎士比亞,導演:查文淵
6.愛爾蘭《海選哈姆雷特》,靈感來自威廉·莎士比亞劇作《哈姆雷特》,導演:蓋文·丘恩
7.羅馬尼亞《小王子》,文學原著: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導演:亞歷山德魯·達比加
精彩盤點
1、《葉普蓋尼·奧涅金》:魔幻再現19世紀的俄國眾生相。
第五屆烏鎮戲劇節開幕大戲。
俄羅斯著名詩人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名著改編。
素有“俄羅斯之王”稱號的里馬斯·圖米納斯導演,瓦赫坦戈夫劇院的藝術總監,俄羅斯聯邦國家獎和立陶宛國家獎獲得者。
由俄羅斯瓦赫坦戈夫劇院演出。瓦赫坦戈夫劇院是世界享譽盛名的頂級劇院,擁有九十年歷史,被公認為莫斯科最受歡迎的劇院,觀眾譽為“戲劇文化紀念碑”。
《葉普蓋尼·奧涅金》的演出,從不同的藝術視角為觀眾呈現這部經典名著,通過一個社會“多余人”的形象塑造,新解“英雄主義”的出路。舞臺時空變化流暢,場景疊加紛呈,結構式樣新穎。演員表現精彩,顏值極高。導演獨具匠心,事件線索緊湊,情節張力極大。更好地表達了作者的想法。
2、《海鷗》:一切的寂靜都是為了迎來爆炸臨界點。
俄羅斯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寫于1896年的四幕喜劇劇本。該劇自上演,歷經120多年,在世界各地戲劇團體、劇院久演不衰,極富盛名。
立陶宛“鬼才”導演奧斯卡·科爾蘇諾夫,于2014年重新排演此劇。科爾蘇諾夫多次獲得立陶宛國家戲劇獎,并獲歐洲戲劇聯盟新現實獎。他1998年創立OKT劇院,試圖擺脫舊體制的束縛,以獨立精神演繹自己心目中的戲劇,“用經典詮釋現代,用現代解釋經典”。
科爾蘇諾夫導演的《海鷗》,將外景化的戲劇轉換在狹小的空間內完成,表達對命運的關注,對靈魂的診療,具有現實意義。導演強調矛盾與荒謬的分裂,運用質樸戲劇的簡潔舞臺設置,強化戲劇空間感的張力。
3、《風塵三俠》:迥異于胡金銓、侯孝賢電影的舞臺“新女俠”。
由戲痞士劇團帶來的話劇《風塵三俠》改編自中國唐人傳奇《虬髯客傳》,從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舞臺脫穎而出的莊一擔任編劇、導演。
該劇以當代視角重新演繹虬髯客、紅拂女和李靖三人的俠客傳說,用凌厲如美劇節奏的奇絕懸疑劇情,訴說個人與集體的交鋒,審視愛情與權力的合謀,并追問一連串的問題——何謂“俠”?何謂“真相”?甚至何謂“歷史”?
整體呈現上,隋唐的高意和新時代的荷爾蒙碰撞,成為一種古典和后現代相融合的美學風格。漫畫動作場面的冷兵器打斗、搖滾演唱會般酷炫的異術比拼,小清新與殺馬特混雜的政治演說、唐代樂器和電子樂混搭的高冷現場配樂,以及死不悔改的惡趣味,帶領觀眾去尋找一種既屬于隋唐,又屬于當代的傲嬌樂府腔調。
4、《竇娥》:老祖宗的玩意兒與青年才俊的碰撞發光。
話劇《竇娥》改編自元代劇作家關漢卿名作《竇娥冤》,由青年編劇劉米楊擔任劇本改編。
中國新銳實驗戲劇導演、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碩士研究生丁一滕擔任導演,藝術總監孟京輝,藝術顧問朱麗亞·瓦蕾(丹麥歐丁劇團功勛演員)。
該劇是將中國戲曲文本與技巧,同西方現代派哲學思維與實驗形式,相結合的一部當代實驗戲劇作品。電影手段和話劇舞臺無縫銜接,中國二胡和西洋小提琴帶來聲音碰撞,普通話和京劇韻白隨機轉換,瘋狂的混搭帶來前所未有的別樣《竇娥》。
5、《第十二夜》:“全男班”演出,探討本質存在的愛情。
莎士比亞經典喜劇《第十二夜》,由青年美女導演,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在讀博士查文淵和她的團隊,“全男班”打造。
該劇由十個形象各異、性格不同的男演員演出,展示了莎翁喜劇詩劇的特點,在抒情的臺詞傳遞中,塑造鮮明可愛的人物形象。通過狂熱的愛情表達,闡釋真正的愛,超越性別、身份、地位等本質的存在,思考人生的真實意義。
該劇參加2016年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引起反響,被稱為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紀念演出的一股“泥石流”,火爆北京小劇場。
6、《海選哈姆雷特》:王子也逃脫不了被海選的命運。
本劇取自莎士比亞經典悲劇《哈姆雷特》,盼盼劇院演出。
盼盼劇院由愛爾蘭最受矚目的青年導演蓋文·丘恩,與設計師艾丁·克斯克羅夫,1991年創立。25年間,劇院一直以其作品中的創新,活躍在戲劇藝術發展的前沿。
蓋文·丘恩的舞臺上,《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經由觀眾的選擇誕生。
《海選哈姆雷特》隨著觀眾熟知和期待的節奏,張弛演進。觀眾的見證下,戲中的導演給競爭“哈姆雷特”角色的演員分配臺詞,通過一系列的戲劇手法和構思,層層挖掘哈姆雷特的生存困境。
該劇未對莎翁劇作,當代化處理或解構,卻大膽惡搞,高度創新。
7、《小王子》:披著現代外衣的永恒童話。
法國作家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的著名短篇小說《小王子》,是全球范圍無數成人和兒童心中,永恒的“童話圣經”。
羅馬尼亞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亞歷山德魯·達比加,運用裝置技術、屏幕投影以及現場配樂,對經典故事作出當代演繹。劇中的小王子,拒絕溝通,似患有自閉癥。
這是一部正合時宜的作品,以天真視角探測哲學深度,意在讓觀眾明白,充斥暴力與戰爭的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價值是“愛與希望”。
該劇適用于當下的不同族群,無論是童心未泯的成年人,還是正嘗試著理解成人世界的孩子們。
二、女性系列
1.德國《影子(歐律狄刻說)》,劇作: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導演:凱蒂·米切爾
2.中國《這輩子有過你》,文學原著:張小嫻,導演:何念
3.巴西《水漬》,編劇:瑪麗西歐·門多薩、保羅·瑪瑞爾斯,導演:保羅·瑪瑞爾斯
4.澳大利亞《圣女貞德》,創意來自法國民族女英雄貞德的故事,導演:艾瑪·瓦倫蒂
精彩盤點
1、《影子(歐律狄刻說)》:自此不會再對邵賓納版《朱麗小姐》念念不忘。
多個“重量級”的迭加之作。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編劇,英國戲劇女王級導演凱蒂·米切爾執導,全球最著名和最具影響力的劇院之一柏林邵賓納劇院演出。
《影子(歐律狄刻說)》從女性主義的角度,探索古希臘神話。該劇運用多媒體、視頻、音樂,在舞臺上展現希臘女神歐律狄刻,如何在丈夫奧菲斯的男權統治下,找到屬于自身那個不存在的影子。
米切爾以緊湊感、視覺化的導演手法,不遺余力地尋求戲劇舞臺與影像視覺結合的可能性,從古老的戲劇元素中,利用“即時攝影”手法,創造形式全新的戲劇藝術。
2、《這輩子有過你》:三個女人一臺戲,戲里是愛情,戲外是情誼。
改編自中國(香港)青年女作家張小嫻經典言情小說《我這輩子有過你》,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著名青年導演何念執導。何念以“票房蜜糖”著稱,此次首度參加烏鎮戲劇節演出。
該劇講述三個性格各異的女人,怎樣在各自的愛情道路上顛沛流離,又如何各自成長。
作品帶有鮮明的“念式”烙印,輕松但不乏深度,幽默卻不落俗套。
導演手法借用音樂劇、肢體劇等多種表現形式的融合,炫目華麗的舞臺燈光效果,帶來觀眾全方位的視聽體驗。
3、《水漬》:一位40歲女性的“達利”式迷途。
來自巴西倉庫劇團的環境戲劇,原創裝置及現場互動是其特色。
巴西男導演保羅·瑪瑞爾斯從女性視角,講述女主角偶爾憶起的童年創傷,帶給安全平淡的生活的影響。
《水漬》堪稱希臘思想“命運或詛咒”的一個升級版演繹,但基調微妙如詩。舞臺上的光影和行動,讓該劇始終介于現實與夢境之間,通過女主角在家中后院發現一條大魚開始,在神志不清與靈魂求索之間,觀眾見證了一些微妙意識的變化和狀態,肢體的脆弱變成一首對生命本身的頌歌。
4、《圣女貞德》:劇烈的女性躁動與巨大的情感轟鳴。
澳大利亞先鋒戲劇界領導者“烏合之眾”劇團演出。
劇團由兩位女性藝術總監領導,澳大利亞最具先鋒影響力的青年導演艾瑪·瓦倫蒂攜手凱特·戴維斯聯合創作,運用她們擅長的,超現實的女權主義視角,將觀眾熟悉的文字和故事,進行重新塑造和創作,通過戲劇表演和影像疊加,集中展現并放大來自邊緣的聲音和想法。
該劇并非關于貞德一生的歷史性描述,而是關注貞德的女性身體,成為整個法國憂慮和希望的象征性容器,同時思考貞德的精神與澳大利亞當下問題的關系,比如性別理解及國家身份。
作為女性主義戲劇特立獨行的踐行者,“烏合之眾”劇團向法國中世紀的女英雄貞德,這位全世界女性的偶像,作了一次充滿詩意的“另類”致敬。
三、影像系列
1.中國《狂飆》,編劇:田沁鑫,導演:田沁鑫
2.美國《黑夜黑幫黑車——影像的復仇》,靈感來源于法國連載文學和電影《千面人方托馬斯》中的人物形象,導演:特拉維斯·普雷斯頓
3.德國《生動的肖像》,編劇:沃爾克·格林,導演:沃爾克·格林
4.黎巴嫩《在云端》,編劇:拉比·莫如,導演:拉比·莫如
精彩盤點
為紀念中國話劇110周年誕辰,田沁鑫今年創作了一版在視覺審美上,完全迥異于原版的《狂飆》,由中國國家話劇院、上海戲劇學院與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聯合出品。
新版《狂飆》用八臺攝像機“即時攝影”,展現中國話劇先驅田漢激蕩奮進的創作歷程和鮮為人知的情感經歷,是部“半電影化”的戲劇。
原版《狂飆》感染觀眾的基礎,是擁有不規則性格的田漢如何在“黃金時代”,用其言行詮釋超越世俗的青春和熱烈的反叛。“即時攝影”在新版中的運用,以或舒緩或急遽的流暢的現場拍攝與現場剪輯,通過對舞美空間的切割與重組、劇情走向的補充和連綴、表演情緒的放大和遞進,將田漢在“狂飆突進”的時代里坦然與澎湃的細枝末節悉數坦陳。互聯時代早已習慣與影像為伍的觀眾,能夠更為真切地連理感受田漢其人其心、其執其痛,讓觀眾得知“國歌”詞作曲是位極具浪漫主義氣質的大藝術家。
2、《黑夜黑幫黑車——影像的復仇》:每場限額50名,你敢來挑戰嗎?
烏鎮戲劇節全球首演作品。
美國加州藝術學院新表演中心(CNP)帶來的《黑夜黑幫黑車——影像的復仇》,探究城市恐怖,人性弱點與欲望。
主角方托馬斯,是電影起源之時,虛構的銀幕人物,擅長偽裝、易容,被譽為“迷人的惡棍”。影響了《劇院魅影》、《夜半歌聲》等作品的創作。
導演特拉維斯·普雷斯頓與聯合創作人湯姆·甘寧(全球頂尖的電影史學家和理論學家之一,與安德烈·高德歐共同提出了影響深遠的《吸引力電影理論》),利用投影變化光影,展示無窮的奧秘,全新詮釋“銀幕壞蛋”。
觀眾席如同一臺攝影車,在整個舞臺空間中移動。光圈中的構圖和不斷移動的視角,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
3、《生動的肖像》:一個人,一盞燈,還原看戲的至純至真。
定格動畫與戲劇藝術相結合的完美之作。
德國導演沃爾克·格林執導,他癡迷于攝影和電影之間的界面。
格林花費三個月,從德國柏林徒步走到巴塞爾,1200公里的旅途讓他以全新的視角看待世界。演出中,他將旅途中連續拍攝的照片,投射到大屏幕上。
珍貴的瞬間成就《生動的肖像》,導演的表現手段是通過不斷翻閱“圖片合集”,表達人類一種被我們思念卻被我們忽視的,可貴的友好,帶給觀眾心靈的感動。
4、《在云端》:世界病了,你還好嗎?
本屆烏鎮戲劇節唯一一部中東題材作品,黎巴嫩導演拉比·莫如執導。
《在云端》聚焦黎巴嫩內戰后的創傷。在一個接一個生活片段中,戰爭對于普通家庭,造成的深刻又悲傷的影響慢慢浮現。私人記憶也是集體故事。
該劇通過特定選取并四處移動的影像,探索影像、表達和表演之間的關系,探討社會符號的含義、歧義。
四、肢體系列
1.瑞士《如果沉默知曉》,導演:克里斯蒂娜·卡斯特蕾
2.澳大利亞《如果墻能說話》,導演:凱特·福萊爾
3.中國香港《爸爸》,導演:黃俊達
精彩盤點
獨角戲,探索的默劇,瑞士拉迪淇劇團演出。
導演、編劇、演員三位一體,均為拉迪淇劇團的創始人克里斯蒂娜·卡斯特蕾。這位66歲的女性表演藝術家,也是瑞士極具聲望的戲劇表演教師,她將演員視為創意行為的核心,延展創作出一系列群組和個人的表演方法。
卡斯特蕾的戲劇作品里最不可缺少的根本元素是“記憶”。通過特殊的,通常是無法感知線索網絡,某種情緒波動或一些反作用力引起的情感活動,導演著動作。在她的創作中,“記憶”不是被視為“事實”的再現,而是作為一個個未知領域的自我展現。這些“記憶”,在戲劇里實現,在戲劇里描繪,也通過戲劇進行傳遞。
《如果沉默知曉》避免使用臺詞,觀眾在卡斯特蕾精湛的表演中,體驗不可言說的孤獨:即使只有沉默,內在的情感依然可以回蕩,而那些沒有勇氣說出口的詞句,始終無法表達,這才是真實的價值。
2、《如果墻能說話》:毫無廉價感的馬戲,傷感而震撼。
復雜精細的滑稽劇,澳大利亞位移劇團演出,凱特·福萊爾導演。
新馬戲的融入和強有力的敘事是最大亮點,用雜技完成了時空跳躍,銜接起劇情。
一對老夫婦在舊房子里回憶人生。老太太的去世,帶出一個生活空間里六代租戶的故事。假設物理空間有記憶,進而思考有關生存與死亡的意義。
作為2015年赫爾普曼獎的最佳肢體或視覺戲劇獎提名作品,《如果墻能說話》肢體表達看似搞笑,內涵卻非常感人,帶有濃郁的人文關懷。
3、《爸爸》:孤獨的他在等待你的半個擁抱或者一個電話。
綠葉劇團(中國香港)制作演出的默劇。該劇團2010年成立于法國巴黎,以揉合西方賈克·樂寇及東方傳統藝術的訓練為基礎,創作多元作品。
導演是劇團藝術總監黃俊達。他是少數完成法國巴黎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兩年課程及動作研究所課程的華人。
《爸爸》全劇沒有一句臺詞,演員通常帶著面具表演,卻用肢體動作,呈現父子之間的動人情感。
五、新聲線系列
1.中國《丁西林民國喜劇三則》,劇作:丁西林,導演:班贊
2.中國《大餐》,劇作:丹·勒弗蘭克,導演:馬玥
3.中國《枕頭人》,劇作:馬丁·麥克多納,導演:周可
4.中國《裁·縫》,編劇:王婷婷、石榴,導演:王婷婷
5.立陶宛《我們的班集體》,劇作:塔杜什·史渥伯杰內克,導演:雅娜·羅斯
6.英國-德國《西方社會》,編劇:“大嘴突擊隊”劇團,導演:“大嘴突擊隊”劇團
精彩盤點
丁西林是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第一位喜劇大師。他在劇作中描摹的兩性關系,有效范疇逾越民國的知識分子階層。
《丁西林民國喜劇三則》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北京人藝導演班贊執導,包含《一只馬蜂》、《酒后》與《瞎了一只眼》三則短劇。
三則短劇故事上沒有關聯,但說的都是民國知識分子的愛情與婚姻。愛情小品雖然發生在過去,今天品來也是妙趣橫生——人類的生活經驗,總能跨越時空發生碰撞。
2、《大餐》:外百老匯的“餐桌”聯接中國的“你我他”。
外百老匯溫情輕喜劇,獲得過美國《芝加哥時報》“年度最佳戲劇”的贊譽,以及“紐約戲劇委員會”最佳劇本獎的提名。
旅美青年女導演、上海戲劇學院表演戲教師馬玥執導。中國版《大餐》“一人N角”與“N人一角”,是最大特色。
全劇共54幕戲,8名演員詮釋了26個角色,在餐桌上展示了五代人、六十多年的歲月,在安靜而又具有沖擊力的表演中,觀眾以強烈的代入感,感受時光的流逝。
3、《枕頭人》:暗黑版《格林童話》。
愛爾蘭鬼才劇作家馬丁·麥克多納的經典劇作,中國青年戲劇女導演、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教師周可執導,鼓樓西劇場出品。
《枕頭人》曾獲2004年英國奧利弗最佳戲劇獎、2005年紐約戲劇評論圈最佳戲劇獎,以及2005年美國托尼獎六項提名,震撼百老匯。
劇中有十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童話故事,文本復雜、結構多重,現實與虛構高度互文。看似懸疑卻不遵循推理故事的寫作技巧,探究真相的同時令人忘記善與惡的邊界。觀眾震驚于情節的同時,深深體會那些情緒逼迫、直面人心的深層意義。
《枕頭人》整體上嚴格遵循“三一律”:地點不變,戲劇時間與演出時間等長。沈力設計的舞臺樣式亦非常巧妙:一個180度轉動的長方形鐵盒子便是全部的空間,封閉局促、低矮逼仄,演員在窒息殘酷的場景中肆意舒展。
4、《裁·縫》:每個人都走在老去的路上,試著學習如何變老。
中國原創話劇,烏鎮戲劇節首演作品。
北京孚思沃戲劇藝術工作室制作演出,中國青年戲劇女導演、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教師王婷婷編劇、導演,石榴聯合編劇。
該劇文學顧問何冀平,以話劇作品《天下第一樓》聞名,電影作品有《新龍門客棧》、《黃飛鴻》、《明月知我心》等。
《裁·縫》講述晚輩對正在老去的人的慰問,表達對老者的尊重,思考“老與死亡”所帶來的恐懼。
5、《我們的班集體》:上帝缺席的屠殺與逃亡。
歐洲戲劇大會評選的2009至2010年間,最好的歐洲當代戲劇之一。
波蘭劇作家、導演、戲劇評論家和華沙戲劇學院院長塔杜什·史渥伯杰內克編劇。他的作品曾兩度獲得愛丁堡國際戲劇節“藝穗大獎”和三次波蘭文化部“現代戲劇構作獎”。2010年,《我們的班集體》獲得極富盛名的“勝利女神文學獎”。
該劇史詩般地描述一群同學,如何經過反猶太主義迷信的人生。劇情融合復仇與命運。
美籍女導演雅娜·羅斯用立陶宛兩代演員,表現相同的人物,創造兩種不同的生活觀念。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是雅娜·羅斯再度來烏鎮戲劇節。2015年第三屆烏鎮戲劇節期間,其作品《迷亂》在烏鎮大劇院多功能廳上演。
6、《西方社會》:窺探地球另一端的“癲狂真相”。
一部舞臺上的B級片,戲劇版的cult片,對正襟危坐說不。半隨機的劇情走向和現場觀眾的參與成為亮點。
“大嘴突擊隊”演出。作為英國和德國的七位藝術家1994年成立的劇團,“大嘴突擊隊”具有精神分科癥身份和多種分裂個性。20多年來,“大嘴突擊隊”一直在尋找新的方式來結合媒體和表演,并聚焦于城市生活的核心場所,在平庸的生活中發現美,從陌生人身上獲取智慧。
《西方社會》是“大嘴突擊隊”將視頻裝置技術、互動式電影、即興創作和舞臺表演相結合的嘗試性演出。有趣的是最直接的觀感,恰是嚴肅的深層內核。
明心開拓,新增異彩
烏鎮戲劇節以其中國江南特有的古建小鎮景觀構成了表演空間群體,在世界戲劇節中獨樹一幟。烏鎮的另一特色,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建筑現代,這次也將為本屆戲劇節提供3號廳和5號廳作為新的表演場所,為觀眾帶來獨特的觀劇體驗。
青年競演
烏鎮戲劇節為扶持青年戲劇人才,推動青年原創戲劇的發展而不懈努力。本屆青年競演單元以“月亮、刀、傘”三樣道具命題,主題為創意者打開想象空間。往屆戲劇節“青賽單元”是青年戲劇人最向往也是競爭最激烈的競技場。第五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報名更加踴躍,截止報名結束,共收到477份注冊信息,300余份有效資料,數量遠遠高于往屆,最終入圍的18部作品,將在青年戲劇人夢想的起航地——蚌灣劇場,集體展現中國青年戲劇人的創作才華。
小鎮對話
“小鎮對話”是烏鎮戲劇節連接中、外戲劇人,創作者與觀眾的重要對話通道。過去幾年烏鎮戲劇節已在此基礎上逐漸增設“戲劇工作坊”、“戲劇論壇”、“展示展覽”等更加新穎的板塊內容。在第五屆烏鎮戲劇節中,該單元將繼續對話大師走進臺前幕后,透過藝術家為大家剖析藝術世界的多面模樣。
古鎮嘉年華
“古鎮嘉年華”是每年烏鎮戲劇節隨處可見,琳瑯滿目的街頭表演藝術形式,該單元的精髓是來自世界各地熱愛街頭表演的藝術家組成,隨機有趣,創意灑脫。今年的報名正在火熱進行,戲劇節誠邀團體或個人,將美好的創意展示提供給好客的烏鎮,分享給水鄉觀者,帶來烏鎮戲劇節的另一個觀賞高潮。
戲劇狂歡,正式開啟
2017年,烏鎮戲劇節五周年慶賀,“五”字含義豐富,“五行”金木水火土,“五位”歲月日星辰,“五方”東南西北中,“五事”貌言視聽思,“五倫”仁義禮智信。五年一節點,第五屆烏鎮戲劇節銳意進取,特邀劇目規格空前,青年競演活力十足,小鎮對話新增異彩,古鎮嘉年華再續狂歡。立足烏鎮,放眼國際,讓戲劇的夢想飛揚在江南古鎮。金秋十月,烏鎮與您共襄盛舉。
開票信息
(第五屆烏鎮戲劇節特邀劇目戲單)
今年的票價將貫徹均價300元以內低價惠民政策(烏鎮戲劇節演出票不包含烏鎮景區門票,但除特價票或預約免費票外,其余邀請劇目演出票可憑票免費進入烏鎮西柵景區一次),同時還將一如既往地推出50元限量特價票(需另行購買西柵景區門票才能進入景區劇場)。
購票方式
烏鎮戲劇節官方網站:www.wuzhenfestival.com
官方咨詢訂票熱線:0573-88731088
烏鎮旅游預訂網:www.ewuzhen.com
票務總代理 格瓦拉生活網:www.gewar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