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以“民俗盛世,江南奇觀”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烏鎮香市節圓滿落下帷幕,本屆香市節從4月3日持續至今,共計24天,分為民俗薈萃大狂歡、香市美食天地、香市踏青三大篇章,讓國內外游客充分感受到香市這一江南民俗盛事。
烏鎮自保護開發伊始,便重新挖掘并恢復了香市這一節俗。已經累積有足足十四年的經驗,今年的香市節舉辦規模宏大,摒除了游客參與度低的活動環節,新推出野火飯、摸蠶花等游客積極參與的活動,讓傳承千年的蠶桑文化得以傳承。
準備充足——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今年的香市節的籌備工作起步早,自3月23日起,香市節各個項目都已進入籌備階段。表演團隊也進入了火熱的排練階段。踏白船的水手們在元寶湖進行節目的排練,來自桐鄉職教中心的學生們分布在各項巡演當中,12名導游專業的女學生便是蠶花竿表演項目的主力軍。據了解,她們都是十八九歲的中學生,大多都是第一次來到烏鎮,隊里的俞金丹同學興奮地說:“家住桐鄉,以前還沒有來過烏鎮,第一次來烏鎮就能參加香市節的活動,成為其中的一員,既興奮又緊張。”
茶藝街外場被辟為本屆香市美食節的活動場地。香市節開幕前半個月,所有美食清單都已全部敲定,配套建設公司將安全保障工作落到實處,第一時間對美食區進行煤氣管道安裝,配送中心也將美食制作的原料采購完畢。餐廳管理人員對即將迎來的重大考驗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對所有服務員進行規范化的培訓,以更好的態度讓每位游客享受貼心服務。防火安全一直以來都是景區管理的重中之重,為此茶藝街餐廳全體員工在24日還進行了一場專業的防火培訓。
游客喜愛——清明時分 香市鬧騰
今年清明三天小長假恰逢香市。小長假期間,國家繼續實行高速限免政策,烏鎮景區再次迎來客流高峰。香市節豐富多彩的活動給清明節增添一份亮彩,也給了很多游客一個意外驚喜。來自沈陽的陳女士說,雖然是清明,但是東北還是比較冷,來烏鎮感受南方氣息,恰巧又遇上香市,還看到了當地保留下來的傳統民俗活動,這一躺烏鎮之行是足夠味兒。烏鎮正是在十五年的運營管理中不斷發掘,把“老底子”的手工業保留還原,吸引了大批“回頭客”。
亮點繁多——千年傳承 歷久彌新
烏鎮“香市”源于盛唐時期,亦稱烏鎮燒香市,與杭州昭慶寺燒香市、蘇州寒山寺燒香市并稱江南“三大燒香市”。每年清明至谷雨時節,燒“回頭香”的香客紛至沓來,香火甚是旺盛。南宋時,烏鎮香市規模空前盛大,同時,融入了清明時節當地農民祈求“蠶花廿四分”的祭奠活動,因此,烏鎮香市也稱“蠶花廟會”、“蠶花圣會”。今年的蠶花會上,把巡游隊伍從陸地遷移至西市河。每天上午和下午,或休憩或觀景或小食的游客們都能聽到“咚咚鏘”的鑼鼓聲,順著聲音覓去,大家都要一窺蠶花仙子的美貌,綠衣白沙的蠶花仙子不時向河兩岸的游客揮手致意,一笑而傾城,成為水鄉烏鎮一道別致的風景。而每年的香市都會上演曲藝雜耍,京劇、越劇、昆曲、花鼓戲等,相較于往年邀請專業表演團隊演出,今年的香市則采取了“草臺戲更接地氣”的改革和創意,把“草臺戲”舞臺真正交給“草根”來表演,名副其實。正如這蠶花巡游和草臺戲改革般,第十五屆中國·烏鎮香市節鄉土味更濃、內容更豐富、游客互動更多,在短短20多天的時間里,收獲了游客的推崇和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