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屏幕上顯示的手勢,做出相應的樣子,讓現實中的手影與屏幕上的手勢重合。
大屏上便會變化出特定的形象,繼而開始演繹《白蛇傳》中《盜仙草》的經典橋段。
今年10月,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前夕,谷歌智玩皮影落地烏鎮東柵應家橋皮影戲館,讓烏鎮的皮影戲又多了一種新的玩法。
游客除了坐下觀賞,看眼前燈幕開,唱腔起,還能親身投入其中,感受傳統魅力和現代科技的神奇碰撞。
“智玩皮影”是由谷歌藝術與文化打造的實驗互動裝置,通過識別用戶手勢,用手影比劃出劇中經典人物形象,解鎖精美篇章關卡,感受經典白蛇傳的唯美故事。旨在以現代科技與中國傳統皮影藝術的結合,帶用戶一起體驗傳統皮影戲的樂趣。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
演出時,皮影藝人站在白色幕布后方,燈光亮起之后,藝人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哼唱講述,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咿咿呀呀,極具鄉土風情和當地特色。
據史料記載,皮影戲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至西漢,皮影進入宮中,到了唐代,皮影剪刻日益精致,敷色添彩,并常常用作講史傳經。
真正讓皮影成為百戲中的正劇,是在宋代,汴京皮影盛起,宋代的《明道雜志》、《夢粱錄》等著作均有描述。
烏鎮的皮影戲在江南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據傳,烏鎮皮影戲源于當時宋室南遷,大批京華藝人南下臨安偏都營生,至抗戰前后,烏鎮尚有十幾個皮影戲班子,走鄉串鎮,演出頗多。
上世紀60年代開始,烏鎮皮影戲逐漸隱退,1999年,隨著烏鎮東柵歷史街區開發的正式啟動,即將湮滅的皮影戲也得以重新恢復。
一直以來,烏鎮東柵翰林府邸都是皮影戲的一方天地,《西游記》、《水滸傳》、《龜蛇斗》、《鶴蚌之爭》等傳統皮影戲劇目在這里輪番上演,吸引了無數游客駐足。
但翰林府第回廊曲折,游客們常常因表演場地過于難尋而錯失皮影戲表演。
今年5月,景區將皮影戲館遷移至應家橋橋堍,位置更好尋,場館也更敞亮。
皮影戲館新址位于東柵景區底部。
游覽完整個東柵,沿應家橋而下,皮影戲館便出現在眼前了。
場館承襲東柵一脈建筑,由老宅改造而成,木質大門與裝修延續了傳統表演場地的風格,與老街和青石板路相映相成。
喬遷后的皮影戲館仍保有傳統演出劇目不變,所有到訪游客仍然能夠觀賞到孫悟空大戰牛魔王、龜蛇相斗等精彩演出。
走進應家橋皮影戲館,墻壁上是皮影戲的相關介紹以及演出的皮影模型。
置身其中,不僅是活靈活現的皮影戲表演讓人流連忘返,藝術的傳承之路也同樣給人無限遐想。
皮影戲館開放時間
8:00-17:00
#今日互動#
那么多皮影戲演出
你看過哪一場?
關鍵字:烏鎮景區,世界互聯網大會,皮影戲